不久的将来,对抗顽固的传染病,将有一批“中国制造”的科研利器。昨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共建的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在沪挂牌。该所中方所长臧敬五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艾滋病和肝炎病毒是该所科研人员计划“通缉”的首批“要犯”。
伴随研究所挂牌研究组长将到位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将继续法国巴斯德研究院所擅长的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一方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传染病研究机构,一方则是一个成长中的科技发展中国家,二者结合优势何在?“其一,中国人口众多,传染病方面的临床病例十分丰富;其二,我国的免疫学研究‘家底殷实’;其三,千年传承的中草药资源得天独厚。”在臧敬五看来,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独一无二的竞争砝码。
伴随研究所的挂牌,从全球公开招聘的8名研究组长将陆续到位,3名来自巴斯德总部的法方专家也将常驻上海,其中包括1名法方所长。在他们的带领下,近百名科研人员将从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病毒的致病机理入手,进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新方法,特别是研制相关疫苗,并教会大家怎样防范。
中法所长两搭档取长补短互为师
除了独到的科研思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臧敬五尤其看中法方的运行机制,即“政府支持、社会捐助和自主知识产权收益”三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设立专门的开发中心负责成果转化。这将是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未来运行机制上的创新尝试。对此,臧敬五信心十足:“我和法方所长一个搞免疫、一个攻病毒,两人搭档正好取长补短,无论科研还是管理都能互为老师”。
身为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与我国合作共建的首家所级研究机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建立表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实力已得到国际认可。臧敬五高兴地向记者透露,目前,所里已收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的50多名海外及外国学者的加盟意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和实力与日俱增。
据悉,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明年将面向全国招收30至40名硕博连读研究生。5年后,研究所的整体规模将达400人。
所长名片
臧敬五,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免疫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德州注册医师。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主任。作为研究多发性硬化病及T细胞免疫治疗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欧洲及美国被授予多种国内和国际成就奖,成为免疫调节领域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
巴斯德研究院
由路易·巴斯德先生于1887年创立的巴斯德研究所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法国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从白喉抗毒素到狂犬病疫苗的诞生,从天花病毒的防治到艾滋病病毒的首次分离,100多年来,巴斯德研究所已成为全球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心中的圣地,先后有8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巴斯德研究所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网络,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有近8500人为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