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敬五学术论文:IL-21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钮晓音  董晨   臧敬五

白介素-21(IL-21)是近年来被发现和关注的一个四螺旋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h细胞和NKT细胞分泌,与IL-2、IL-4和IL-15具有高度同源性。它的受体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由α链和γc链组成,广泛分布于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等细胞表面,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IL-21具有多效性,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一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21及其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基金(2006-1-2); 仁济医院基础医学院合作基金(PY07005); 上海市卫生局基金(2007126,2008Y0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09×521063);

IL-21; IL-21受体; 自身免疫病;

参考文献 (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

国际期刊数据库1
  • [1]IL-21 and IL-21 receptor[J] . Mary Collins,Matthew J. Whitters,Deborah A. Young.  Immunologic Research . 2003 (2)
外文题录数据库21

本文转载于: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10&filename=MYXZ201001025&v=MTkxMDd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S2VadWRxRnl6Z1VMck9LRFRUZExHNEg5SE1ybzlIWVlSOGVYMUx1eFk=

关于臧敬五

臧敬五博士 (英文名Jingwu Zang)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大医学院),欧洲布鲁塞尔大学免疫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臧敬五博士是著名海归科学家,在欧洲和美国长期致力于免疫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免疫学及转化医学方面深有造诣,在《科学》、《自然-免疫》、《自然-医学》等国际顶级和知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124篇论文,38部综述及专著。2002年回国前,任美国贝勒医学院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教授,美国贝勒多发性硬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执照临床医师。                                                           臧敬五博士自2007年转入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曾担任GSK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创建了GSK中国研发中心,负责公司在神经免疫系统的全球新药研发。在发展高峰期,臧敬五负责约5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将早期实验室研发成果推进至临床一期及二期阶段,为中国,特别是上海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创新药物研发人才。臧敬五之后担任先声药业首席科学官,创新药物百家汇总裁,集研发及投资项目于一体,又开拓了药物研发体制的创新。臧敬五集企业药物研发、管理经验及科研经验于一体,是国内少有的学者型企业家。臧敬五2015年创建了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创新力的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公司已在2017年完成1.5美元的融资,并建立了10多个创新生物药的管线,其中多个研发产品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First-in-Class” 或 “Best-in-Class” 创新药物。2018年公司将完成第二轮1.5亿美元融资,计划在2018年底实现香港上市计划。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